close
從歷史可以觀察到很多現象,從現在的原物料價格高漲,Joe帶大家回顧前一波原物料的大多頭時代在1975~1980年 代,不管是農作物或是貴金屬、能源,幾乎陸續達到當時的歷史新高價格,1960年代開始,日本、英國和歐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在人口紅利的迅速提 升的優勢下,逐漸追趕上和美國在經濟上的差距,同時期越戰讓美國整體經濟大幅消耗,1970年代,美國竟然首度出現國際貿易逆差,世界各國陸續拋售美元,美元逐漸走弱,當時日本和西歐工業國為了增強國家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維持本國貨幣貶值來刺激增加出口,而且把國內制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降低生產成本,雖然美元持續貶值,但美國製造出口還是無法與歐日競爭,1981年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所領導的政府發現,既然貶值無法讓國內經濟復甦,那不如利用全球資金流入來增加國內投資資金,恰好世界已開發國家皆在實行弱勢貨幣政策,美國反其道而行,提高銀行利率和國家債券利息,將全球的資金吸收回來,歷史故事敘述到這裡為止,已經告訴了我們許多重點,利率上漲是原物料的大忌,但並非利率上漲就會讓原物料崩盤,本文Joe不直接說明原物料的泡沫終點時間或起漲原因,直接來看故事
有人說原物料的炒作,是因為美國政府在洗劫中國的財富,除了讓華爾街那些金光黨合法賺錢外,還要幫美國政府拉近和中國的差距,只要中國缺什麼,什麼東西就會漲,而全球許多國家也跟著連帶身受其害,也有聽說天候不如以往規律造成國際糧荒,迫使原物料價格飆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故事要從玉米說起,當1970年代,玉米和甘蔗研發成替代酒精技術陸續提高效率以來,玉米的價格就水漲船高(本文中農作物若無另外說明皆以美國產地為主),從下圖可以看到2000年以後,玉米的漲勢隨著原油上漲連動的規律性極高,震度幅度甚至高於原油
為了能找到取代原油價格高漲的方法,世界各國持續研發能替代能源的農作物,包含玉米、甘蔗、大麥、小麥、燕麥、稻米等穀類,還有甜菜、甜高粱、木薯、甘藷等,截至目前為止,能源轉換效率較好的剩玉米、甜菜、甘蔗、柳枝,溫帶地區的美國以種植玉米為主,雖然柳枝的能源轉換效 率更高,但玉米更普遍,而且周邊效益的價值更高,油價低時還可以恢復成原本的飼料或食物功能,歐洲是溫帶地區,以種植甜菜為主,最理想的是巴西,位於熱帶地區的區域最廣,可以種植大量的甘蔗
能源酒精的主要生產國,從2000年開始大幅增加,包含美國、巴西、歐盟等國是主要生產國
資料來源REA
從下圖可以看到玉米做為替代能源的比例越來越高,2011年預估可以達到42%,美國玉米耕地面積從1960年80百萬英畝與2010年90百萬英畝,玉米產量增加2.4倍來看,美國這些年來增加的玉米產量幾乎都拿去製作成替代酒精了
越來越多農人發現,只要玉米的庫存對需求比例太低,那麼玉米價格幾乎就會相對呈現上漲
2000年以後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美國用玉米替代能源使用,由於近30年來美國的玉米出口量幾乎沒增加,加上中國的玉米需求量越來越大,2006年以後玉米更是開始入不敷出,變成進口玉米,這意味著全球農夫都開始種植玉米、甜菜、甘蔗、柳枝,趁著高油價時代,栽植這些相關農作物
所以美國農夫們開始大幅增加玉米田的面積,但美國總耕地面積是有限的,這連帶的影響到大豆、小麥、棉花的種植面積,尤其是棉花和小麥,耕地面積大幅縮減
美國在全球農產品出口是世界第一的等級,美國把種植的玉米拿去提煉酒精發現還不夠,增加的新耕地也大量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排擠到其他農作物的產量,結果 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量至少20年幾乎沒增加,但這10年來全球農產品需求量大增,缺少了美國農作物出口,全球農作物的生產量就會趕不上需求量,美國本土的的農作物庫存對需求比值持續走低
上述是Joe對全球主要糧食農作物的供給需求分析與歸納,接著來看全球近20年來的資金流,邪惡的美帝持續增加美元貨幣供給量的結果,全球游離資金四處套利各種產品,從非美元貨幣、原油、貴金屬、農作物、房地產、股市證券等商品,相對於房地產等大規模產業資產,小規模的農產品炒作反而比炒房地產容易多了,不需要太多產業配合,只要讓原油價格上漲,引發上述的玉米發展路線,搭配美國政府印美元所產生資金的一小部分,有炒作題材、資金,接下來就剩下幕後推手來 點燃這場煙火秀
資料來源FRED資料庫
全球的農產品主要炒作企業稱為四大糧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Joe整理了其中兩家的營業模式,這四大企業都是透過和多國企業與政府機關合作,整合各國或企業資源,然後逐漸取得糧食控制權與議價權,2008年以後,四大糧商有三個相同經營的重點,第一,必須先針對玉米下手,第二,南美洲和中國是必備的經營重點
1970年代以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産國和出口國,擁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90%的品種,孟山都(Monsanto)是美國基因改造農作物種子最大規模的企業,從北京小黑豆中篩選出抗囊孢線蟲病的基因與美國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黃病的新品種,1997年中國開放國際大豆進口,開放後,美國這種基因改造後的大豆,透過大規模機械化量產,價格比中國本土大豆便宜,出油量又夠多,很快的打敗了中國東北的黃金大豆,迅速地搶佔了市場,2003年,美國和歐洲出現熱浪,大豆產量減少,美國大豆在該年出口像和庫存都達到波段低點,華爾街的金融家眼見有機可趁,立刻進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炒做大豆期貨,從2003年8月份持續炒做,大豆價格2個月內從US$5.25/BU上漲到US$7.25/BU,[1BU大豆的重量是60lb(磅)或27.2154公斤],在向中國正常進口大豆中斷兩年後,2004年2月23日Monsanto公司終於獲得了中國農業部發放的五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合法向中國兜售大豆。
資料來源COT
美國金融炒家擅長利用一種資訊不對的方式製造另一種假象的「供需法則」,供需法則常被人拿來解釋價格漲跌,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消費大眾必須知道「市場真實的供需資訊」,消費者自己知道買貴以後,才會去比較價格避免買貴的東西,買氣減少改變供需平衡然後導致價格下跌,如果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市場背後的供需數據,或者只知道少部份價格資訊,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買貴了沒?(Joe在第二本書中4-4有另外說明)
大多數人買貴的產品只能抱怨:「早知道去別家買!」,因為一般民眾缺乏市場供需資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就算知道供給大於需求,消費者還是一樣被剝皮,像現在的台灣房地產一樣,明明知道供給遠大於需求,因為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多數民眾又缺乏求證的心態,有心人知道民眾缺乏資訊來源,就能把商品價格炒上天,引誘中產階級的資產,丟到市場來讓賭,然後洗出場,當年的中國大豆市場也是一樣原理,2004年3月份,華爾街炒家透過他們所控制的中國媒體造謠,散播大豆即將暴漲,民眾要趕快購買,大豆要漲囉,至少US$12.00/BU哦!
中國當地的油脂壓榨工廠嚇個半死,該月份4月份以平均至少US$9.25/BU的價格搶進了800多萬噸大豆,5月份大豆漲到US$10.25/BU,6月份華爾街的炒家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開始拋售大豆期貨,當時中國許多日照壓榨工廠才剛剛建好,在US$9.25/BU的時候從美國進口了許多大豆,船還沒有靠岸就跌到US$8.25/BU以下,三個月內剩下US$5.75/BU,工廠還沒有開工就倒了一半!最後70%的中國油脂壓榨工廠全線倒閉。
大豆價格暴跌且重傷中國大豆產商和農民以後,農民改種價值提升的玉米,中國大豆需求急需,國際四大糧商趁此機為進入中國,低價收購當時倒閉的壓榨工廠,國際糧商在中國大張旗鼓推廣小包裝精煉油,中國居民及餐飲業逐漸習慣使用小包裝精煉油,2011年,中國糧油市場的85%以上都是上述所說四大糧商所控制,中國就從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諷刺的是,打敗中國的大豆種子,竟然是源自於中國的優良大豆品種改良而成。
稻米的故事也是如此,四大糧商先買進泰國、越南、印尼最大米生產公司與出口公司的股票,接著在大米期貨市場囤積稻米,然後再使用資訊不對等這套供需不平衡,向歐美大眾散布,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經濟起飛,民眾飲食消費能力大增,數十億的人口可以讓稻米需求大暴漲,大多數歐美民眾經過這種資訊頻繁洗禮之後,連周圍的朋友都陸續接受這種想法,但歐美人哪裡知道中國人和印度人一餐能吃多少飯,只知道中國和印度正在崛起,要吃很多飯,原本不信的人也跟著改變想法,透過當地的理專或媒體渲染,只要少部分引發羊群效應,全球各地,甚至是中國和印度的民眾也會不由自主地相信,因為稻米價格在飆漲,東南亞穀物公司的股市和商品價格逐漸上漲
印尼、泰國和越南以外的稻米進口商看見稻米價格持續上漲在成本上升和各種稻米價格上漲的資訊壓力疲勞轟炸之下,會陸續向印尼、泰 國、越南或國內能產稻米的廠商提前購買大量稻米以降低成本,稻米出口的產國看到國際市場米價上漲,中國和印度又大量買米,這些國家擔心稻米輸出太多會影響 國內稻米價格暴漲,導致國內通貨膨脹,所以稻米產國政府會減少供應稻米輸出確保國家糧食供給無問題,但這會導致稻米價格爆漲
如此一來自然是美國華爾街的農產品期貨炒家得利,糧食相關金融產品價格大漲,等中國、印度、泰國、越南、印尼等國稻米公司與出口商股價、稻米期貨開始泡沫化,這些炒家大量脫手相關股票與期貨,對沖基金進入農產品市場,開始放空稻米公司股票與期貨,亞洲熱錢恐慌大量拋售持有稻米公司股票與稻米期貨,稻米價格出現崩盤,中國糧食生產商因為產能過剩,稻米價格暴跌而大幅虧損,糧食進口商因為囤貨太多且成本太高,四大糧商進駐稻米生產國,低價收購資金週轉不良宣佈破產的公司進行重組與併購,中國中小型糧食生產商與糧食出口商大量逐漸被兼併與掃除
資料來源中國民國財政部關稅局
不過最阿呆的還不是中國人,上表是台灣和中國、日本、美國的農業,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台灣對中國,自從開放農產品進口以後,貿易逆差逐漸在擴大,中國進口到台灣的總額高於台灣進口到中國的總額,未來台灣農產品難保不會發生中國大豆的歷史故事
故事說到此,又要回到主角,玉米的身上,其實不只是玉米,包含和原油關係較大的棉花與11號糖等等,還有咖啡也是,有高機率還是正在進行式,近幾年是原物料和原物料產地的年代,難得的大循環被我們遇見了,這也是Joe不建議投資人將大筆資金擺在股市的原因,要做有效率的投資
1981年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在當時全球貨幣競貶的情況下,將美元利率做突破性的升息,原物料才出現崩盤,2011年,美國經濟還不足以引發升息,悲慘的是接下來全球已開發國家都已進入人口紅利的下降趨勢,全球光靠巴西、印度、印尼等國是不夠撐起全球消費市場的,美國這次升息循環的末期,2030年以前,原物料勢必再出現空前的長期崩盤,但在此之前,身在台灣的我們無法避免這場原物料投機熱潮,只能順著這場投機順風車,好為之後進入東亞的經濟大蕭條做準備
有人說原物料的炒作,是因為美國政府在洗劫中國的財富,除了讓華爾街那些金光黨合法賺錢外,還要幫美國政府拉近和中國的差距,只要中國缺什麼,什麼東西就會漲,而全球許多國家也跟著連帶身受其害,也有聽說天候不如以往規律造成國際糧荒,迫使原物料價格飆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故事要從玉米說起,當1970年代,玉米和甘蔗研發成替代酒精技術陸續提高效率以來,玉米的價格就水漲船高(本文中農作物若無另外說明皆以美國產地為主),從下圖可以看到2000年以後,玉米的漲勢隨著原油上漲連動的規律性極高,震度幅度甚至高於原油
為了能找到取代原油價格高漲的方法,世界各國持續研發能替代能源的農作物,包含玉米、甘蔗、大麥、小麥、燕麥、稻米等穀類,還有甜菜、甜高粱、木薯、甘藷等,截至目前為止,能源轉換效率較好的剩玉米、甜菜、甘蔗、柳枝,溫帶地區的美國以種植玉米為主,雖然柳枝的能源轉換效 率更高,但玉米更普遍,而且周邊效益的價值更高,油價低時還可以恢復成原本的飼料或食物功能,歐洲是溫帶地區,以種植甜菜為主,最理想的是巴西,位於熱帶地區的區域最廣,可以種植大量的甘蔗
能源酒精的主要生產國,從2000年開始大幅增加,包含美國、巴西、歐盟等國是主要生產國
資料來源REA
從下圖可以看到玉米做為替代能源的比例越來越高,2011年預估可以達到42%,美國玉米耕地面積從1960年80百萬英畝與2010年90百萬英畝,玉米產量增加2.4倍來看,美國這些年來增加的玉米產量幾乎都拿去製作成替代酒精了
越來越多農人發現,只要玉米的庫存對需求比例太低,那麼玉米價格幾乎就會相對呈現上漲
2000年以後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美國用玉米替代能源使用,由於近30年來美國的玉米出口量幾乎沒增加,加上中國的玉米需求量越來越大,2006年以後玉米更是開始入不敷出,變成進口玉米,這意味著全球農夫都開始種植玉米、甜菜、甘蔗、柳枝,趁著高油價時代,栽植這些相關農作物
所以美國農夫們開始大幅增加玉米田的面積,但美國總耕地面積是有限的,這連帶的影響到大豆、小麥、棉花的種植面積,尤其是棉花和小麥,耕地面積大幅縮減
美國在全球農產品出口是世界第一的等級,美國把種植的玉米拿去提煉酒精發現還不夠,增加的新耕地也大量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排擠到其他農作物的產量,結果 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量至少20年幾乎沒增加,但這10年來全球農產品需求量大增,缺少了美國農作物出口,全球農作物的生產量就會趕不上需求量,美國本土的的農作物庫存對需求比值持續走低
上述是Joe對全球主要糧食農作物的供給需求分析與歸納,接著來看全球近20年來的資金流,邪惡的美帝持續增加美元貨幣供給量的結果,全球游離資金四處套利各種產品,從非美元貨幣、原油、貴金屬、農作物、房地產、股市證券等商品,相對於房地產等大規模產業資產,小規模的農產品炒作反而比炒房地產容易多了,不需要太多產業配合,只要讓原油價格上漲,引發上述的玉米發展路線,搭配美國政府印美元所產生資金的一小部分,有炒作題材、資金,接下來就剩下幕後推手來 點燃這場煙火秀
資料來源FRED資料庫
全球的農產品主要炒作企業稱為四大糧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Joe整理了其中兩家的營業模式,這四大企業都是透過和多國企業與政府機關合作,整合各國或企業資源,然後逐漸取得糧食控制權與議價權,2008年以後,四大糧商有三個相同經營的重點,第一,必須先針對玉米下手,第二,南美洲和中國是必備的經營重點
1970年代以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産國和出口國,擁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90%的品種,孟山都(Monsanto)是美國基因改造農作物種子最大規模的企業,從北京小黑豆中篩選出抗囊孢線蟲病的基因與美國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黃病的新品種,1997年中國開放國際大豆進口,開放後,美國這種基因改造後的大豆,透過大規模機械化量產,價格比中國本土大豆便宜,出油量又夠多,很快的打敗了中國東北的黃金大豆,迅速地搶佔了市場,2003年,美國和歐洲出現熱浪,大豆產量減少,美國大豆在該年出口像和庫存都達到波段低點,華爾街的金融家眼見有機可趁,立刻進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炒做大豆期貨,從2003年8月份持續炒做,大豆價格2個月內從US$5.25/BU上漲到US$7.25/BU,[1BU大豆的重量是60lb(磅)或27.2154公斤],在向中國正常進口大豆中斷兩年後,2004年2月23日Monsanto公司終於獲得了中國農業部發放的五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合法向中國兜售大豆。
資料來源COT
美國金融炒家擅長利用一種資訊不對的方式製造另一種假象的「供需法則」,供需法則常被人拿來解釋價格漲跌,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消費大眾必須知道「市場真實的供需資訊」,消費者自己知道買貴以後,才會去比較價格避免買貴的東西,買氣減少改變供需平衡然後導致價格下跌,如果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市場背後的供需數據,或者只知道少部份價格資訊,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買貴了沒?(Joe在第二本書中4-4有另外說明)
大多數人買貴的產品只能抱怨:「早知道去別家買!」,因為一般民眾缺乏市場供需資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就算知道供給大於需求,消費者還是一樣被剝皮,像現在的台灣房地產一樣,明明知道供給遠大於需求,因為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多數民眾又缺乏求證的心態,有心人知道民眾缺乏資訊來源,就能把商品價格炒上天,引誘中產階級的資產,丟到市場來讓賭,然後洗出場,當年的中國大豆市場也是一樣原理,2004年3月份,華爾街炒家透過他們所控制的中國媒體造謠,散播大豆即將暴漲,民眾要趕快購買,大豆要漲囉,至少US$12.00/BU哦!
中國當地的油脂壓榨工廠嚇個半死,該月份4月份以平均至少US$9.25/BU的價格搶進了800多萬噸大豆,5月份大豆漲到US$10.25/BU,6月份華爾街的炒家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開始拋售大豆期貨,當時中國許多日照壓榨工廠才剛剛建好,在US$9.25/BU的時候從美國進口了許多大豆,船還沒有靠岸就跌到US$8.25/BU以下,三個月內剩下US$5.75/BU,工廠還沒有開工就倒了一半!最後70%的中國油脂壓榨工廠全線倒閉。
大豆價格暴跌且重傷中國大豆產商和農民以後,農民改種價值提升的玉米,中國大豆需求急需,國際四大糧商趁此機為進入中國,低價收購當時倒閉的壓榨工廠,國際糧商在中國大張旗鼓推廣小包裝精煉油,中國居民及餐飲業逐漸習慣使用小包裝精煉油,2011年,中國糧油市場的85%以上都是上述所說四大糧商所控制,中國就從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諷刺的是,打敗中國的大豆種子,竟然是源自於中國的優良大豆品種改良而成。
稻米的故事也是如此,四大糧商先買進泰國、越南、印尼最大米生產公司與出口公司的股票,接著在大米期貨市場囤積稻米,然後再使用資訊不對等這套供需不平衡,向歐美大眾散布,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經濟起飛,民眾飲食消費能力大增,數十億的人口可以讓稻米需求大暴漲,大多數歐美民眾經過這種資訊頻繁洗禮之後,連周圍的朋友都陸續接受這種想法,但歐美人哪裡知道中國人和印度人一餐能吃多少飯,只知道中國和印度正在崛起,要吃很多飯,原本不信的人也跟著改變想法,透過當地的理專或媒體渲染,只要少部分引發羊群效應,全球各地,甚至是中國和印度的民眾也會不由自主地相信,因為稻米價格在飆漲,東南亞穀物公司的股市和商品價格逐漸上漲
印尼、泰國和越南以外的稻米進口商看見稻米價格持續上漲在成本上升和各種稻米價格上漲的資訊壓力疲勞轟炸之下,會陸續向印尼、泰 國、越南或國內能產稻米的廠商提前購買大量稻米以降低成本,稻米出口的產國看到國際市場米價上漲,中國和印度又大量買米,這些國家擔心稻米輸出太多會影響 國內稻米價格暴漲,導致國內通貨膨脹,所以稻米產國政府會減少供應稻米輸出確保國家糧食供給無問題,但這會導致稻米價格爆漲
如此一來自然是美國華爾街的農產品期貨炒家得利,糧食相關金融產品價格大漲,等中國、印度、泰國、越南、印尼等國稻米公司與出口商股價、稻米期貨開始泡沫化,這些炒家大量脫手相關股票與期貨,對沖基金進入農產品市場,開始放空稻米公司股票與期貨,亞洲熱錢恐慌大量拋售持有稻米公司股票與稻米期貨,稻米價格出現崩盤,中國糧食生產商因為產能過剩,稻米價格暴跌而大幅虧損,糧食進口商因為囤貨太多且成本太高,四大糧商進駐稻米生產國,低價收購資金週轉不良宣佈破產的公司進行重組與併購,中國中小型糧食生產商與糧食出口商大量逐漸被兼併與掃除
資料來源中國民國財政部關稅局
不過最阿呆的還不是中國人,上表是台灣和中國、日本、美國的農業,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台灣對中國,自從開放農產品進口以後,貿易逆差逐漸在擴大,中國進口到台灣的總額高於台灣進口到中國的總額,未來台灣農產品難保不會發生中國大豆的歷史故事
故事說到此,又要回到主角,玉米的身上,其實不只是玉米,包含和原油關係較大的棉花與11號糖等等,還有咖啡也是,有高機率還是正在進行式,近幾年是原物料和原物料產地的年代,難得的大循環被我們遇見了,這也是Joe不建議投資人將大筆資金擺在股市的原因,要做有效率的投資
1981年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在當時全球貨幣競貶的情況下,將美元利率做突破性的升息,原物料才出現崩盤,2011年,美國經濟還不足以引發升息,悲慘的是接下來全球已開發國家都已進入人口紅利的下降趨勢,全球光靠巴西、印度、印尼等國是不夠撐起全球消費市場的,美國這次升息循環的末期,2030年以前,原物料勢必再出現空前的長期崩盤,但在此之前,身在台灣的我們無法避免這場原物料投機熱潮,只能順著這場投機順風車,好為之後進入東亞的經濟大蕭條做準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