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x600
-->
Normal
00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
table.MsoNormalTable
{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sans-serif";
}
-->
台幣(Taiwan dollar:$),ISO 4217貨幣代碼TWD,另一種寫法是英譯NTD(New Taiwan dollar)也會使用,台幣僅台灣地區現金交流使用,國際上台幣幾乎不流通,但國內法人操作台幣避險可以透過無本金遠期外匯(NDF)和遠期外匯(DF),外資可以透過公債、借券保證金、台幣存款等停泊資金炒作外匯,利用NDF和DF的搭配操作,也可以找出匯率的套利空間,這是常見炒作台幣的方法。
台幣經歷過三次較大的改革,1960年以前的舊台幣與金圓券時期,1961年到2000年的準國幣時期,和2000年以後的國幣時期,這時候新台幣才真正是中國民國的國幣,1960年以前台灣是以農業發展為主體的國家,1960年代開始,台灣的勞動人口紅利開始大幅提升,吸引美國和日本對台灣大量投資成為加工出口國,台灣開始轉型成為輕工業產業為主體,1974年十大建設以後,提高重工業發展的比例,加上勞動人口比例的大幅提升,順利提升台灣的經濟成長力,2009年台灣的GDP產值已穩定在全球前30名內,服務業產值佔GDP70%以上,工業25%,農業1%的,比例產業結構類似已開發工業國的型態,人均GDP維持在US$15000以上,這是長達50年的勞動人口比例提升所帶來的優勢。
2012年是台灣人口結構的轉折點,15〜64歲的勞動人口比例將從74%的高點開始下降,往後40年之內都將持續下降,人口紅利是影響國力的最大主因,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主力皆是在勞動人口成長期,1960年代的G7工業國、19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2000年後的金磚四國,通通都是如此,並非經濟奇蹟,而勞動人口比例高峰期過去以後,經濟幾乎無法重返榮耀,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都是實際的例子,尤其日本的出生率快速下降影響全國經濟更是顯著,但2008年後的台灣,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媲美當時的日本,由此可以預期2020年後的台灣,極有可能重複日本的窘境。
台幣的匯率2000〜2010年這段期間,匯率都穩定在30〜35這個區間,變化約16.6%,相對於國際主要貨幣來說,台幣對於美元算是相對穩定,這對於一個國家的中小企業來說,可以相對穩定貿易的成本與訂單價格,降低匯兌損失的風險,台灣央行打擊熱錢的方法更是高勝率,使用更多的規則來限制外資炒作,加上特殊的操盤手法,確實有效降低熱錢所帶來的後遺症,熱錢流入台灣時,景氣、股市、房地產、物價一片榮景,但熱錢離開後,所留下的炒作泡沫和通貨膨脹就會浮現,影響民生生活。
2010年10月份美國聯準會確定實行第二波量化寬鬆,造成非美元貨幣和區域市場貨幣大漲,緊接著是歐洲的第二波歐債危機,全球主要貨幣出現大規模回檔,亞洲的貨幣也都出現貶值,這時台幣反而只有小幅貶值,相對於國際主要貨幣呈現升值,由於美國仍在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時間維持到2011年第二季,所以當第二波歐債危機解除以後,非美元貨幣將再出現新一波的漲勢,屆時台幣有高機率都會維持在30.50以下的價格,直到美國聯準會有升息企圖的前夕,台幣維持在相對高點,有助於減少國價油價上漲所帶來的運輸成本,抑制民間通貨膨脹,央行首要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降低外資熱錢炒作,直到美國結束量化寬鬆,那麼央行就再一次幫台灣度過了這波由聯準會所造成的匯率泡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