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轉錄自PTT文章,作者czchen,原作的切入角度是從資本與社會主義,看法非常特別,我重新剪接和加入一些個人的想法,內容很長,就當作是看故事,內容不見的都是對的,見仁見智,不過可以帶給讀者一些啟發應該是OK的 美國近十幾年來,經濟開始猛烈升級與成長,卻沒有嚴重通貨膨脹問題。主要就是大量廉價中國商品供應,壓低物價水準的關係,美國財富估計因此增加有1兆美金左右。美國也很確定已經戒不掉這種廉價商品癮,尤其現在錢不夠用的時候。大量的廉價中國商品,相對壓抑了經濟成長的通貨膨脹問題,美國銀行和政府都已經榨不出現金來,政府沒有資金就無法投資帶動景氣,這是現金流卡死的問題。 中國和日本每年購買美國債券讓USD又流回美國,目前真正有足夠閒錢的國家只剩中國,中國買單個幾千億美國政府債券,美國政府拿出資金帶動景氣的車輪繼續走,所以美國在最近會這樣低聲下氣跟中國示好。 (2009年6月中國美債量US$7764億(約7.1%),日本US$7118億(約6.5%),英國US$2140億,俄國US$1199億,台灣US$783億 ; 美債總額約US$109000億,這是2009年3月份數據) 最好的情況還是由中國來買單啦。日本也口袋空空,現在真的只有中國有閒錢可以支援。美國的計畫...也不用中國救長期,只要先讓美國政府撐過一兩年,美國應該就可以恢復不少元氣,就能自理了。而中國則是要求美國不要讓他們買的國債因為USD貶值而損失掉。美國經濟如果垮掉,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都會一起垮掉,所以這方面它們還蠻有共識的。 那個議題在美國叫做"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全球化,不是只有中國而已。就像蘇聯參考F-15設計出SU-27,美國參考米格機設計出F-16一樣,50~70年代美國社會,其實還有很重的社會主義氣氛,注重員工終身福利、注意社會公平、貧富差距等。所謂"企業政治家",就是一方面是企業老闆,另一方面也注重員工終身福利、企業社會責任等。但隨著蘇聯式微,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思想逐漸抬頭。員工、企業、投資人、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3國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
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USD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USD,大概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5,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USD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目前世界各國的黃金儲備量在此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15017316
1994年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33%在美國境內流通,67%在外國流通。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兆美元左右。
USD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1.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USD計值的,乾脆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加印USD,即便造成USD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
2.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USD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
3.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USD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
這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美國輿論一直以來有兩個"中國癮","債券"和"廉價商品"。
大家先入為主的印象,中日兩國的美國債卷量總合還不到14%,所以還不能說中國用債卷控制美國,應該說是互相控制
從美國的負債來看,驗證了一件事,當欠錢欠到一定的天價的時候,欠錢的人才是老大,中國和日本到後來也不得不有計畫的增加美債比例,中日的確會怕手上持有的美國債券,變成廢紙,但美國也已經吸毒吸上癮,怕中國和日本轉身而去
法律上的債券,美國只有付息的義務,沒有買回來的義務,你心甘情願or被迫心甘情願買,了美國的國債,老美必須要付息給你,但是那張東西實際上只是一張紙,你倒不能拿著去退貨,即使USA肯接受你的退貨,也絕不可能原價收回,如果你急於大量將這些美國債券賣出去,你除了降價之外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而且每賣一張,市場的需求就會減少一張,根據供需定律,你第二張的價格只會繼續下跌
價格將會很快跌破成本價,甚至根本就是零價值,到時你也堅持要賣出去的話,一定會有人接手,如果中日將美國資產廉售出去,那只會引致他們損失了這些資產的擁有權,換來一堆無生產力的紙(鈔票),而如果買家是美國的話,就是美國把所有擁有權便宜買回來,如果中日要死守高價錢去賣又怎樣? 那根本就不會賣得出去
一開始能賣10元的東西,你有10個,不等於你能賺到100元,你很可能第一個能賣10元,第二個開始就要打折,然後去到第6,7個就算你打到一折都沒有人買,最終你可能十個賣完只能得到45元
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USA不會倒,大家還要防止他破產,不然你的錢會要不回來(老實說,沒倒也要不回來,借錢要還誰敢借....)
美國可以靠自己。如果中國不買單,那就是由聯準會完全吃下那5000億USD的國債,就是說由聯準會銀行團去印出5000億USD的鈔票給美國政府花用,但這後果會很恐怖。如果由中國和日本買單,那就是5000億USD流回美國這樣而已。如果由聯準會製造5000億,造成的效果就會變成有數兆美金跑進市場流通。後果會是一段時間之後,USD加速貶值、通貨膨脹,以及長期國力與資源競爭力損失等....,這是真正的飲鴆止渴。
1.美國為何不恨中國
有人問中國造成美國經濟衝擊,搶走美國人的工作,為何美國不恨中國? 還要去合作? 台灣人的眼裡只有中國、美國,美國人可不是這樣,中國算哪根蔥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3國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 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USD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USD,大概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5,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USD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94年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33%在美國境內流通,67%在外國流通。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兆美元左右。USD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1.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USD計值的,乾脆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加印USD,即便造成USD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 2.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USD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 3.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USD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 這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美國輿論一直以來有兩個"中國癮",""和""。
舉一個故事說明:
Annie教職工作退休之後,在洛杉磯郊區開了一間小精品店。另一方面,他把他的退休金存進"加州教師退休金投資基金"裡,希望能有所獲利增加一些收入。他常常去兩條街外的Tom開的雜貨店買些小玩意。
基金效益一直不好,所以他和其他人聯合去抗議要求改善,不然就要撤換經理人,或者降低他的獎金。基金經理人的獎金就是從績效中得來的,他如果不做得更好,獎金就會變少甚至失業。基金中很多是Wal-Mart的股票,於是經理人跑去跟Wal-Mart說:如果你沒法提高獲利,我就要賣掉你的股票,讓你暴跌然後去買別家公司的股票。
Wal-Mart說:好吧,那我去國外買更便宜的商品回來並且精簡人事,這樣就能獲利提升了,於是許多人失業了,但是Wal-Mart生意變好了,獲利提高,Annie的基金也變多了。Annie也改去Wal-Mart而不去Tom的雜貨店了,因為Wal-Mart實在俗夠大碗!!,Tom的店太貴了,很多人的想法跟Annie一樣,終於Tom的店就倒了....
因為Wal-Mart而倒閉的小賣店越來越多,失業了、大家沒錢逛街,於是Annie的精品店也倒了。人們變窮了,只好去買便宜的東西,於是通通跑去買Wal-Mart。Wal-Mart賺翻了,股票一直漲一直漲。Tom跟Annie一樣,其實都間接持有Wal-Mart的股票。所以他們都蠻高興的,想說..."雖然失業了,還好我買的股票一直漲...呼~"
問題... 誰害Tom、Annie失業? 誰有得到益處? 誰是壞人?
每一個人都變成了4位一體,
消費者的Annie買到廉價商品....開心!
失業者的Annie收掉了精品店....傷心!
投資者的Annie持有股票上漲....開心!
身為美國公民的Annie.........."去你的無良企業! 壓榨員工又害廣大人民失業!"
那誰是壞人?
投資基金經理人? "投資人說我績效不好就要撤換我,我只好去壓迫Wal-Mart"
Wal-Mart老闆? "基金經理人說我賺不到更多錢就要讓我股票下跌..我是被逼的.."
美國社會最初跟台灣一樣,大家都在抓狂....是誰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邪惡的幕後黑手到底是哪個混蛋.....?
台灣好像一直沒有好好討論經濟現象背後的原因,經濟學者是知道的,中央民意代表也是知道的,可是他們好像沒打算讓人民好好想想。
美國後來是有討論也分析清楚了,所有人都有責任、整個社會的制度和思維都有責任。全球化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美國總體來說財富增加了超過一兆美金也是事實,但代價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只是大家當時沒想清楚。
另一方面,很多研究也顯示,失業的美國人大部分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廉價商品入侵美國,使美國人有更多閒錢可以拿去投資,市場上充滿資金。舊產業被打爆害很多人失業之後,反而使新的產業既不缺人也不缺錢,於是新的產業就興起。並且原本舊產業競爭更激烈,使得美國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全球化之後,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明顯超越歐洲,產業升級速度也超過歐洲。 所以美國整體來說是從全球化中獲利的,這是資本主義的效力。但是代價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錢的人越投資越有錢。沒錢的人更沒機會翻身,社會衝突加劇、犯罪率、自殺率全部上升...
閒錢太多到最後就是大家瘋狂追逐金融投資商品,最後終於從兩房問題開始一口氣爆光光,歐巴馬所說的以後就是"負責任的年代",一般台灣人聽不懂,以為是在講連動債而已,其實那是美國整個社會沉澱反思很久之後的結果,現在美國開始向左走、抑制極端資本主義,壓制過去瘋狂追逐獲利的全球財團,背後就是這樣的痛定思痛。
所以American也不特別恨中國,中國也沒真的有那個能耐搞垮美國。當然中國是有關聯的,也是很大的原因,但追根究底。美國才是世界主宰,而今天的結果,其實是每一個美國公民當初自己的選擇。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漫畫,"中國"推著一台推車,"美國"坐在車上。
美國說:衝啊!! 相信我,前方就是"全球化理想自由市場",中國推手就死命向前衝! 不過沒人看到前面其實還有一個懸崖叫做"閒錢過剩,貪婪引發金融風暴",美國連人帶車摔下去了,然後"中國"發現"美國"身上有條繩子綁在"中國"的腰上....
漫畫標題就是 ""美國領航員與中國推手共同帶領世界 攜手邁向全球金融風暴的璀璨時代""
2.80、90年代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如果說日本的國民儲蓄率是世界傳奇;那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就更是世界神話了。中國人賺到的錢平均有一半都存進國有銀行了,而國有四大銀行則是由政府牢牢掌控住。人民不消費? 沒關係,政府幫他們消費。人民存進銀行的錢變成中國政府手頭上的資源,再重新貸款出去或者投入國家建設,由公部門帶動消費。人民賺到錢又存進政府銀行去,形成一個循環。
從1990~1998年,估計因為這個因素,使GDP成長增加6.4%。而農村移工又貢獻約2.1%,勞動力增加使GDP進一步攀升到9%,跟1980年代類似。相對的,都市企業技術提升只佔了0.5%GDP,相對不高。
簡單描述,中國的成長大致是因國有銀行利用中國極大的儲蓄能量,在城市裡以國家帶動的資本累積去推動,再加上來自農村的移工的貢獻而達成。答案就是這麼簡單。沒啥好造假的,就是一種計劃經濟和凱因斯理論的混合施行而已。
3.銀行體系的問題
由政府銀行放款投資雖然有效,但當時中國銀行體系的法令不完備、管理人員缺乏現代銀行體系的知識,問題就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貸款人信用程度、風險評估、堅持抵押品等都沒概念。法院也不知道怎樣處理破產、呆帳清償、合約執行等問題。反正各地政府要求放款就放款.... 囧
2004年底,中國銀行放款餘額達到3.7兆USD,其中一半是國有四大銀行放的。放款有2/3是放到國有企業去,這個放款比幾乎是當時中國GDP的2倍,是世界之冠。
因此從90年代末就有專家不斷警告,中國經濟即將崩潰。1998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估計銀行呆帳約有2250億USD左右,非官方估計則認為應該在5000億元以上,中國銀行體系已經只剩空殼了。如果沒有大刀闊斧行動,中共會失去它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成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轉移大量壞帳過去由專業人才進行呆帳回收。並且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對衝過頭的過剩產業禁止再進行任何貸款。中國銀行壞帳從1998年的25%下降到2005年的10%左右。危機基本上是擋住、或者是推遲了。
同時為了重建資產負債表,國有銀行也開始可以貸款給私人企業、和一般大眾。到今天約有1/4的貸款戶是用以買車、購屋、教育等,銀行也因此收入不少。
另一方面從2005年開始,中國各大國有銀行開始准許外資持股,並且以此條件引入國外銀行業的各種知識等,中國政府在銀行系統的改革上非常賣力。
不過以上是官方說法,比較唱衰中國的學者則懷疑,以最嚴峻的情況看,2000年以前壞帳比恐怕有40%,2005年就降到10%左右,怎麼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壓下來? 而且效率不彰又背負社會福利政策的國有企業依然是貸款大戶,呆帳怎麼可能快速解決?
(中國的國有企業肩負社會福利政策職責,效率不好卻要養一堆人)
最壞的情況來說,中國銀行壞帳恐怕已經累積到US$9000億之譜。當然跟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硬吞下的數兆USD的債務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這依然不是一個能輕忽的問題。
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中國銀行對於壞帳的承受係數比其他國家要高很多,也是因為所有銀行都是政府擔保、控制,媒體、金融、社會福利都由政府控制的狀態下,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來說...是比西方金融耐打很多。
只是在西方國家看起來,這種銀行沒倒真是奇蹟這樣。(國家不准他倒他就不會倒),不過中國政府在銀行體系改革上的努力也不能忽視就是。
留言列表